游艇产业:经济适用才是大方向
船舶人才网
发布时间: 2012/11/29 17:42:29
文章来源:游艇社
从时尚的外形到豪华的内饰,再到使用者惬意的生活方式,游艇在中国人眼中,往往是奢侈、高端、商务的代名词,“玩游艇”似乎只是少数有钱人的专利。然而,在近日举办的第五届厦门国际游艇帆船展期间,国内外不少游艇业界人士表示,中国游艇产业要想真正发展壮大起来,必须走出高端、奢华的误区,转而面向中等收入人群谋求发展。 现实:偏重高端 约亨&amp#183;雷克尔是德国《游艇》杂志的主编,此次受厦门游艇展组委会之邀次来到中国。在近距离观摩厦门游艇展并考察了厦门本地的游艇产业后,他告诉记者,中国发展游艇产业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,特别是本土的游艇制造业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,打下了很好的基础。不过,中国游艇产业与欧洲国家的这一产业有着明显的不同。在欧洲,除少数用于商业活动的豪华游艇外,人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购买的是普通的帆船和动力艇,其目的是亲近大海,享受畅游海洋的乐趣。但在中国,游艇主要用于高端商务活动,高端甚至近乎奢华的游艇更受推崇和欢迎,普通人很难想象拥有1艘游艇,游艇码头也建在离居住区较远的地方。 香港航海建筑师邝向荣有着同样的感受,他玩帆船已经30多年,规划设计的国内游艇港曾获得华鼎奖一等奖。邝向荣认为,中国游艇产业应该走出奢华、高端的误区,转而朝亲民、大众的方向发展。我国拥有18400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和14000公里长的海岛岸线,岸线总长达到32400公里,远远超过英国、法国、意大利等航海大国。但是,相关统计数据显示,就每公里岸线拥有的游艇数量而言,美国的数字,为790艘;荷兰的数字次之,为372艘。如果按每公里岸线10艘游艇计算,我国至少需要32万艘游艇,但截至2010年,我国仅有1200~1500艘游艇。“发展游艇产业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,游艇业上下游产业链很长,包括制造业、旅游业、服务业、保险业、渔业、文化产业等,所带动的经济效益是游艇业本身的6~10倍,带动的就业岗位数量是游艇业的12倍。”邝向荣表示,以渔业为例,渔民世代以海为生,但如今不得不面对教育水平低、生存技能差、捕捞成本上升等困难,而发展游艇产业可以吸纳这些劳动力,让他们发挥所长。此外,帆船具备低碳环保的特点,如果更多人在“黄金周”选择帆船旅游,取代汽车自驾游,不但节能,还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。 邝向荣指出,在目前内地所拥有的1000多艘游艇中,价值超过500万元的大约有300艘。由此可见,单靠高端游艇是很难推动游艇产业发展的,必须激发中等收入人群的巨大潜力,让社会各阶层都享受到水上休闲的乐趣,让国家、社会、百姓都能从游艇产业的发展中受惠。“从目前来看,面向中等收入人群的游艇产业已经具备发展的条件,比如在香港,可以由几个人共同出资购买1艘游艇以分担费用,政府还能够将造价及维修费用较低的公共泊位租给游艇拥有者使用,干泊位的出现也大大降低了游艇的使用费。”邝向荣说。 趋势:走向大众 对于如何发展面向中等收入人群的游艇产业,邝向荣提出3点建议。首先,要使航海文化深入百姓生活,例如,可在中小学体育课里引入OP帆船课程,通过学生把帆船运动带进家庭。其次,政府要发展公共泊位,鼓励建设干泊位,不能仅仅依赖私人俱乐部提供泊位;发展水上活动中心,增加休闲水域面积,发展廉价船舶租赁业务,培养造船、驾驶、码头管理等方面的人才;允许多人合股拥有游艇,消除跨区航行障碍。后,主管部门还要扶持造价在50万元以下的国产游艇的建造产业。 约亨&amp#183;雷克尔则认为,中国要想发展游艇产业,就必须想方设法促使人们更亲近大海,一方面,要通过各种航海比赛、海事活动激发人们对海洋的热情,提高对航海的认同感;另一方面,发展游艇码头至关重要。他说,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意识到码头的巨大价值,从伦敦到汉堡、巴塞罗那,再到中国的“帆船之都”青岛,码头正成为许多大型发展项目的核心。目前的趋势表明,码头不应仅提供泊位和水电,还应有停车场、餐厅、商场、无线网络等服务设施,政府应在风景优美的地方开发小型码头或锚区,为驾船者提供各种服务。 事实上,让游艇产业走向大众已经是国内游艇业界的共识。近年来,一些滨海城市在发展游艇制造业的同时,也在游艇码头、游艇俱乐部建设以及普及航海文化方面作出不少努力。例如,厦门市政府就非常注重游艇文化的培育,在厦门游艇展期间,主办方围绕游艇产业举办了游艇试乘体验、游艇宝贝大赛、游艇摄影比赛、游艇大巡游等各项海洋休闲娱乐活动,让人们认识到游艇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。 当然,让游艇走向大众绝非易事。有游艇界人士表示,尽管走向大众是未来的发展趋势,但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,高端、奢华的游艇在国内市场上更具吸引力,也更好卖,出于经济效益方面的考虑,游艇建造企业更愿意设计和建造这类游艇。同时,国内游艇码头的建设和管理受到码头管理人才、地方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,目前在建和规划的游艇码头仅有20多个,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。
【免责声明】
船舶人才网发布的资讯,是为传递共享信息为目的,不以赢利为目的,不代表本站观点;如本站转载的部分资讯稿件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,请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,我们会及时作出删除处理。